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桂林大学生支教团队接力十八载 架起瑶乡筑梦路

2025-08-06 17:14:49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今年7月,22名桂工青年学子再赴这场与瑶乡山水的约定。他们翻山越岭,躬行实践,以创新探索的“三帮扶一引导”模式,守护留守儿童成长,赋能乡村振兴,在基层这堂“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6日电题:桂林大学生支教团队接力十八载 架起瑶乡筑梦路

  作者 许安怡 莫金华

  “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黑板!”清晨,清脆的童声合着志愿者的口令,回荡在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满田瑶寨小学的教室里。这是桂林理工大学“微尘·扬梦”社会实践团队支教日常的一幕。自2006年成立以来,这支团队已持续18年深耕少数民族村落,将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使命,书写在龙胜的山水田野间。

  今年7月,22名桂工青年学子再赴这场与瑶乡山水的约定。他们翻山越岭,躬行实践,以创新探索的“三帮扶一引导”模式,守护留守儿童成长,赋能乡村振兴,在基层这堂“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支教助学:点燃心灯,照亮未来

  为确保偏远村寨的孩子不落下每一堂课,志愿者们常常天未亮便启程,穿越崎岖田埂与茂密山林,往返徒步三小时将孩子们接进课堂。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当地儿童举行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桂林理工大学 供图

  课堂内外,创意纷呈。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精心打造“未来职业梦想家”AI主题课程。“我要当航天员!”“我要做警察!”“我也要当老师!”……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利用AI绘画技术,将天马行空的职业幻想化作可视的图画,在科技赋能中感受梦想的温度。

  秉持“五育并举”理念,团队还开发了《我们的祖国》《行星探索之旅》《快乐向前冲》《百变小花》等系列课程,为孩子们编织出一个快乐、充实、难忘的暑假。

  融入乡土:感知文化,助力振兴

  “穿上红瑶服饰的那一刻,指尖仿佛触碰到民族文化绵长的脉动。”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学习红瑶传统编发技艺,共跳竹竿舞,沉浸式体验瑶乡风土人情。

  劳动实践是别样的课堂。盛夏的罗汉果园里,烈日当空,成员们与村民一同为花朵授粉。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但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他们的脸上。“一朵花难成果实,但万千花朵相连,就能酿出集体的甘甜。”成员们在这躬身劳作中,体味耕耘艰辛,也深刻理解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团结协作的力量。

  播撒知识,共筑文明乡风。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打卡宣传栏、开展现场讲解等多样形式,向村民普及反诈、禁毒、环保、健康急救等知识。春风化雨般的宣传活动,助力村民树立科学理念,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升级。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少数民族村落开展基层调研。桂林理工大学 供图

  精准调研:脚沾泥土,情暖民心

  “阿伯,又来麻烦您啦!今天想再跟您聊聊娃儿上学的事。”“阿婶,您上次说的养蜂,今年收成还好吧?”“阿叔,新修的那条硬化公路,赶圩是不是快多喽?”……一声声问候,敲开了村民的家门,也围聚起暖意融融的火塘交流圈。

  调研队员们脚踏晨露,头顶烈日,穿行在瑶寨的吊脚楼间,认真倾听村民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日新月异,用心记录下每一个关切的声音。乡情民意,成为感知政策温度的“晴雨表”。

  107户人家的深入走访、107次真诚的对谈,汇聚成近两万字的调研报告与详实数据。报告里,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下沉,到罗汉果、养蜂等特色产业的破土萌芽;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到文化自信的悄然凝聚——每一项提升的背后,都映照着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稳稳的幸福感。

  十八年,500余名志愿者接踵而至,用青春的火种,点燃大山深处对知识的渴望,托举起颗颗童心闪烁的梦想。那29份从这瑶寨飞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正是十八年坚守最有力的回响,是微尘汇聚后绽放的璀璨光芒。(完)

【编辑:杨陈】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