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重拳打击电诈 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开“良方”
摘要提示:今年6月以来,广西梧州市藤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档案、交流访谈等多种方式,就全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展开专题调研。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3日电(林伟宁)今年6月以来,广西梧州市藤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档案、交流访谈等多种方式,就全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展开专题调研。
调研组到部分乡镇召开了由镇人大、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村(社区)负责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到部分社区实地调研关于反诈工作开展的情况;召开座谈会了解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教育局等部门、单位、企业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情况。
调研组了解到,该县全面实施《反诈法》,持续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力度,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以来,该县涉案“两卡”总数实现逐年下降,尤其是2024年,涉案“两卡”总数与2023年同比接近下降了一半,下降幅度最大是涉案电话卡,四大运营商降幅均超过70%。目前,该县已将反诈宣传常态化注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全民反诈的宣传氛围。
调研组发现,尽管该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诈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相关案件数量仍然多发,损害了群众财产安全、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各部门在高标准实施《反诈法》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反诈形势仍复杂严峻。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打击电信诈骗,如公安机关开展“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公检法机关加强协作配合等,但由于诈骗分子不断变换手法、跨境犯罪增多、黑产链条复杂以及易受骗人群广泛等因素,反电信诈骗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二是协同机制仍需强化。部分单位未严格落实反诈工作“一把手”责任制,未能针对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有的部门认为“反诈”仅是公安机关的事情,没有意识到诈骗已经是社会发展的毒瘤,需要全民参与。三是宣传精准度有待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套路”层出不穷,各类骗术和剧本,欺骗性、隐蔽性极强,十分具有诱惑性。反观一些部门、企业的宣防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反诈宣传处于“跟跑”状态,宣传不深、不透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打击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模式呈现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特点,难以实现全链条打击,被害人的损失难以得到有效追回。
根据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格局。要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作为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严格对照《反诈法》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协作联动,着力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反诈工作格局。二是精准宣防,持续提升控案成效。要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宣传防范活动,确保全覆盖、无盲区。要紧盯外来务工人员、财会人员等易受骗群体,通过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提升宣传效果。要进一步推进“无诈”校园、企业、村居等建设,结合不同人群开展反诈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宣防模式。三是要严查快处,持续提升打击质效。紧盯侦办大案要案。要侦办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不断提升破案攻坚成效。要及时研究解决执法司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办案争议,形成打击合力。四是加强监管,持续提升治源长效。要加强对银行、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督促指导,帮助完善涉诈数据共享、线索核查溯源、合力技术攻关等机制,提高涉诈电话信息识别、涉诈网址域名拦截、涉诈信息发现清理、涉诈资金阻断追还等能力水平。要加大人员管控力度,建设本地基础信息库,落实双管双控、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和帮扶,实现本地稳控。(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