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壮医药守护者潘明甫:从山野采药到国际壮医的传承之路

2025-08-06 10:35:52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潘明甫的诊室前排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作为广西首批中(壮)医优秀人才,潘明甫凭借“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与壮瑶医特色技法,让无数患者重获健康。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6日电(韦璐璐)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潘明甫的诊室前排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作为广西首批中(壮)医优秀人才,潘明甫凭借“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与壮瑶医特色技法,让无数患者重获健康。

  从都安瑶乡的山野采药少年,到壮医经典病房的领军人,潘明甫的每一步都烙印着对壮医药的深情与担当。

  行医初心于山野间滋长

  1979年生于都安瑶乡的潘明甫,童年记忆浸透着草木清香。在药材匮乏的年代,他跟随长辈穿行山林采药,目睹他们以“推按揉捏”的朴素手法,为饱受劳损之苦的乡邻舒筋止痛——佝偻的腰背重新挺直,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这份源自土地的疗愈智慧,让“医者”二字在他心中有了最原始的重量:守护健康,未必需要珍稀药材,指尖亦可承载希望。

潘明甫求学时照片。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供图

  1999年,潘明甫考入广西中医学院(今广西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一次图书馆的偶遇,彻底锚定了他的人生航向——《壮医药学概论》中关于筋骨劳损的特色技法,瞬间点亮了他的童年记忆。他猛然领悟:长辈们的“土办法”,竟是流淌千年的壮医血脉。治病救人的初心自此与传承壮医的使命交融,他日夜苦练手法,伏案精研医理,为守护民族医药的火种蓄力。

  诊疗技术自实践中精进

  2004年扎根基层后,潘明甫觉察到患者对壮医技法的深厚信赖。面对复杂病例,他大胆融合中医辨证与壮医技法:白天以壮医手法为患者缓解疼痛,夜晚在灯下对照典籍深研医理。一次救治急性胃痛患者的经历让他震撼——按壮医理论为急性胃痛患者点灸火路穴位,片刻后,原本蜷缩的患者竟渐渐舒展眉头。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对人体气血、筋骨的深刻洞察。自此,他深耕壮医的决心愈发坚定,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打磨中,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壮医骨干。

潘明甫随国医大师黄瑾明临床跟诊学习。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供图

  为求医术精进,潘明甫追随黄瑾明等壮医名家深入学习。凭借扎实功底,他获得黄瑾明教授的高度认可并被收为弟子。名师指点下,他的壮医技法日益精纯,对理论的理解愈加通透,最终将探索重心坚定投向壮医传承。

  传承之路由新程延展

  2018年夏,潘明甫加入了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成为他壮医事业的新起点。为进一步优化科室的壮医诊疗方案、放大特色优势,潘明甫积极推动壮医特色疗法融入临床实践,与科室团队一同制定出18项壮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从药线点灸的“凤凰三点头”手法,到壮医针刺的“三气同步”理论,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认证,还为科室诊疗水平的提升与特色发展筑牢了根基。(完)

【编辑:杨陈】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