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蝶变产业勃兴—— “十四五” 答卷里的平南温度
摘要提示:从夜幕下热闹的健身广场到乡村间畅通的硬化公路,从家门口落地的高等院校到通江达海的产业通道,“十四五”期间,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以“民生为根、产业为脉、发展为魂”,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分量的答卷。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4日电 (孟薇 刘佩林 张洵 黄振翅)从夜幕下热闹的健身广场到乡村间畅通的硬化公路,从家门口落地的高等院校到通江达海的产业通道,“十四五”期间,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以“民生为根、产业为脉、发展为魂”,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分量的答卷。
民生温度:从“便利”到“幸福”的日常升级
“晚上出来散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我这临近退休的人,既能去游泳馆锻炼,也能到老年大学学新东西,年轻时想都不敢想!”在平南城区广场,市民李阿姨道出了许多人的生活变化。她坦言,这5年不仅城区休闲场景更丰富,农村的变迁更让她惊喜:“前些天去农村走亲戚,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配齐了家电,漂亮的楼房沿着平整的公路排开,年轻人过年开小车返乡成了常态,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打心底里觉得踏实。”
交通便捷度的提升,让民生幸福指数再上台阶。“现在去南宁看孩子,坐高铁直达后转地铁就能到家;广州到平南的通勤也更便捷了,太方便了。”市民王先生的话,印证了平南“外联内畅”交通网络的成型。而对于退休居民张大爷而言,“安全感”与“获得感”同样真切:“祖国强大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更安稳,每天能在免费健身场所打球锻炼,把身体照顾好,不给年轻人添麻烦,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产业活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动能跃迁
如果说民生变化是“看得见的幸福”,那么产业发展便是“可持续的底气”。在工业园区,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细数落户这里的理由:“平南交通优势太突出了,海运、陆运便捷,紧邻广东市场;矿产资源丰富,刚好契合我们的产业需求。更关键的是,这里营商环境好,政府办事效率高,从土地审批到厂房建设都有政策支持,本地居民也热情包容,企业很容易融入。”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平陆运河,更让企业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表示,随着平南成为江海联运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会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西迁”落户,县域产业活力正持续迸发。
科教赋能: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城南高中、大成二中、鼎盛学校、大成小学等一批学校新投入使用,贵港应用技术学院建设有序推进,不但有效解决学位紧张的问题,更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以前想让孩子在本地读大学是奢望,现在贵港应用技术学院落户平南,家门口就能上大学。”教育从业者陈老师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作为平南首所高等院校,贵港应用技术学院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县域高等教育的空白,更让“科教兴县”的理念从蓝图变为现实,为平南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发展密码:以“精准定位”绘就县域新图景
“小县城也能有大发展,平南的‘十四五’实践,核心在于找准了发展路径。”在平南县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吴小姐表示,平南的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让在本地就业创业的年轻人得到了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5年来,平南县始终以精准定位为前提、项目建设为支撑、特色产业为核心、民生改善为根本,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发展之路。
站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开篇的历史起点,平南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未来,这座滨江之城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城乡功能、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以更扎实的步伐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新篇章。(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