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文化抗战长篇小说《阵地》在桂林首发

2025-11-06 10:49:27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近日,在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伴随着现场深情的朗诵,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笔刃烽火 文铸脊梁”——文化抗战长篇小说《阵地》新书首发活动拉开了序幕。

新书揭幕。杨念余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5日电(方俪颖)“‘救亡’就是我们的旗帜,抗战到底就是我们的决心,民族复兴就是我们的信念……”近日,在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伴随着现场深情的朗诵,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笔刃烽火 文铸脊梁”——文化抗战长篇小说《阵地》新书首发活动拉开了序幕。

  《阵地》是一部全景式描绘中国知识分子文化抗战的长篇小说,由知名编剧钱林森与作家王剑平携手创作。图书以1938年至1944年的桂林抗战文化城为背景,聚焦郭沫若、夏衍、田汉等千余名文化精英,生动描绘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们如何在周恩来、李克农等同志的秘密领导下,以笔为枪,以文铸魂,坚守文化阵地、投身文化抗战的故事。

对谈现场。杨念余  摄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伟林,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刘铁群,《阵地》一书作者、贵州省作协理事王剑平围绕《阵地》,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谈及创作初衷,王剑平表示,他希望写出一部“沉甸甸”的、属于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英雄传奇。他通过查阅上百万字的珍贵历史档案和图书,力求在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文化是能够凝聚人心的,面对强敌、面对刀枪,文化可以触及每一个人的内心,使整个民族真正凝聚起来。”他希望通过《阵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抗战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黄伟林指出,《阵地》这部长篇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描写了大量的真实人物,在书中反复强调凝聚民族意志、奋勇不屈等价值观。

  刘铁群表示,枪炮可以摧毁城池,但不能摧毁文化;战火能够撕裂土地,但是无法阻断精神的河流。“抗战时期汇聚在桂林的文化人守护的是文化的薪火,是民族的精神。这份遗产,至今依然是我们前行路上宝贵的精神资源。”(完)

【编辑:林艳华】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