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测量员宁文铭:毫米级监测边坡险情百余天 数据筑牢安全防线
摘要提示:2025年雨季,数据测量员宁文铭以123天的连续坚守、208条精准数据,为突发险情的边坡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网”,彰显了工程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雨季,数据测量员宁文铭以123天的连续坚守、208条精准数据,为突发险情的边坡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网”,彰显了工程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宁文铭正在监测数据。 秦伟萍 摄
2025年4月,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桂林-恭城-贺州公路(桂林至钟山段)№3合同段工程总承包部(简称:桂钟路3标)建设现场一处边坡突发裂缝,湿漉漉的泥土与清晰可见的裂痕,预示着滑坡风险,给项目建设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当晚,正在整理测量数据的宁文铭接到险情通知后,当即决定马上组织人员,准备好测量设备,随时准备去现场。
次日清晨,零星小雨仍未停歇,宁文铭带领测量团队赶赴现场。陡坡湿滑难行,他扛起监测标识铁块,手脚并用攀爬而上,指甲缝里嵌满湿泥、裤脚浸透泥浆也全然不顾。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宁文铭仔细勘察裂缝走向、宽度与深度,分析山体滑移趋势。“这个裂缝有扩大趋势,这里再加三组监测点。”宁文铭亲自操作全站仪布设监测点,26个反光片在烟雨朦胧中亮起,如同守护路基的“星图”,实时捕捉边坡细微变化。
此后的123天里,宁文铭与团队开启了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每天坚守现场开展毫米级监测,详细记录每一组数据、分析变化趋势,累计形成208条精准监测数据。这份用脚步丈量、用专业打磨的数据链,为边坡加固方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效加快了险情处治进度。
“小数点后三位的误差,可能影响工程安全;早一分钟发现隐患,就能少一分损失。”宁文铭坦言,测量工作既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他始终冲锋在前,用实干与精准,书写着攻坚克难的奋斗篇章。(秦伟萍 胡培)
【编辑:杨陈】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