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大成镇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摘要提示:这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大成镇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深刻变迁。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6日电 硬底化的村道蜿蜒在青山绿水间,分类垃圾桶有序摆放,曾经的污水沟变成了清水潺潺的生态渠,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大成镇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深刻变迁。
近年来,一项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整治工程在当地启动。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差异化推动大成镇“红砖记忆”与龙门镇“陈皮记忆”主题建设,并对高明村等10个村实施系统性改造,旨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旅+生态宜居”融合典范。
经过系统化、全方位的整治,大成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村内主次干道100%硬底化,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在卫生环境改善方面,通过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根治了长期困扰村庄的脏乱差顽疾。
如何避免“一阵风”式整治,确保整治成果持久惠民?大成镇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持久惠民。
其中,“积分制”成为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的创新举措。大成镇将垃圾分类、庭院整洁、参与公益等行为量化积分,村民可通过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有效实现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转变。
文化软约束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成镇将环境维护具体要求明确写入村规民约,通过“红黑榜”公示、流动红旗评比等方式,利用熟人社会的声誉机制形成有效约束。
为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改造,大成镇在基础设施提升过程中,特别注重因地制宜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同时,邀请文化学者、乡土专家参与规划设计,确保文化元素的准确表达和创意呈现。
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通过系统推进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工程,大成镇大红柑核心产区水质显著提升,柑果农药残留量下降40%,精品陈皮售价突破680元/斤,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整治后的生态沟渠、景观步道被创新开发成“柑园观光+采摘体验”项目,衍生出陈皮香囊DIY、古法炮制体验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