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传播”到携手同行——广西与东盟媒体合作再启新篇
摘要提示:8月27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承办的“共享新机遇 携手向未来”——2025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在广西日报社举行“中国—东盟媒体人对话AI时代”系列活动。
8月27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承办的“共享新机遇 携手向未来”——2025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在广西日报社举行“中国—东盟媒体人对话AI时代”系列活动。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媒体代表、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的新机遇,共商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新路径。
科技赋能传播 更快更广触达
活动当天,境外媒体代表团参观了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智能+传播”的探索成果。在广西云发布厅大屏幕上播放的“春天‘友’个约会”——2025中国—东盟青年春日联欢会视频,青春洋溢的场景引发来宾共鸣,不少东盟媒体代表举起手机拍摄留念,现场气氛热烈。

东盟媒体代表在广西云发布厅举起手机拍摄“2025中国—东盟青年春日联欢会”视频。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已经构建了‘网站+频道+海外账号’三位一体的传播矩阵。”国传中心记者介绍道,“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中文、英语、越南语等频道和海外账号,未来还将扩展至7个语种,进一步拓展国际传播覆盖面。”
令东盟媒体代表特别关注的是,广西日报社依托自主研发的AIGC应用中心,实现了新闻生产环节的全面智能化升级。柬埔寨新闻社国内新闻司副局长兼对外新闻司司长叶天达在参观后表示:“广西媒体的AIGC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借助这些技术,广西的声音不仅传播得更快,还能被更多东盟国家的受众听见。这次展示为我们区域媒体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签约深化合作 夯实共同体根基
在合作文本交换仪式环节,广西日报社(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与泰国大众传播机构、缅甸未来新闻社完成战略合作文本交换。根据协议,各方将在新闻传播、技术创新、人员交流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携手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区域影响力。

广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宋春风与缅甸未来新闻社副社长苏米亚交换合作文本。
未来,各方将通过联合采访、节目合办、信息平台搭建、成果共享、互访交流和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缅甸未来新闻社副社长苏米亚表示,这是缅甸媒体首次与广西日报社(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展开合作,“这不仅拓展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将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紧密。”

广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宋春风与泰国大众传播机构副总裁瓦查琳交换合作文本。
多年来,广西日报社(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持续深化与东盟媒体合作。与越南广宁省传媒中心的交流已延续近30年,双方通过新闻互换、记者互访等形式,不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目前已与柬埔寨、印尼、老挝、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主流媒体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中国与东盟沟通民意、增进互信切实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对话聚焦AI 共谋发展新机遇
“AI可以在哪些方面赋能传媒发展?”“中国与东盟媒体如何借助AI展开更紧密的合作?” 在主题对话环节,中外嘉宾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仕勇以《AI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和趋势》为题作专题分享,介绍人工智能在采编生产、受众互动和跨语种传播中的应用前景。

东盟国家的媒体代表、学界专家聆听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智能+传播”的探索成果。
会嘉宾普遍认为,AI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带来新机遇,不仅能提升新闻从业者工作效率,还能显著增强报道传播力。泰国大众传播机构副总裁瓦查琳在发言中表示:“我们期待借助合作平台,加强与中国媒体的交流,让更多东盟故事与中国故事在区域内外被听见。”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拥有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前沿与窗口的独特优势。当前,广西正全力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与会嘉宾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外媒体对“智能+传播”的共同探索正逐步延展为携手同行的合作机制,这种互利合作不仅有助于形成传播合力,还将为区域产业协同和文化交流搭建起更便捷的桥梁。(记者 苏津民 杨思悦/文 覃显钧/图)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