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个“低空经济+智慧物流”项目引领农家新生活
摘要提示:如今,“无人机配送,快递从天而降”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驮卢镇居民的日常。据介绍,首飞以来,驮卢镇16个村屯共用无人机发送快递2120件。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8日电 题:广西首个“低空经济+智慧物流”项目引领农家新生活
作者 陆华勇 蒙晓青
“以前取个快递,那真叫折腾,骑上我那小三轮往镇上跑,来回大半天搭进去了。”岑豆村村民杨光权近日受访时说,现在无人机把快递送到了家门口。
今年4月28日,一架满载快递的无人机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雷州社区集散点腾空而起,沿着预定航线平稳飞行,精准降落到目的地岑豆村接收点,仅用13分钟就完成了传统物流用时半小时的配送任务。
这也是广西首个“低空经济+智慧物流”项目在驮卢成功首飞。如今,“无人机配送,快递从天而降”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驮卢镇居民的日常。据介绍,首飞以来,驮卢镇16个村屯共用无人机发送快递2120件。
“以前,跑完16个村屯要花一整天时间,如今无人机用不到3小时。”驮卢镇党委书记周资富说,高效率的背后,依靠的是一股强劲而智慧的“红色力量”。
“红色速度”架起“云上桥”
今年年初,当无人机物流这股“低空经济”的春风吹至左江之畔,驮卢镇党委迅速捕捉到了这一时代机遇。
镇党委果断将其定为“书记工程”,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工作专班一头扎入16个村屯的田间地头与山峦褶皱间。
时间紧迫,党员上!随着“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号令,党员突击队在曲折中协调平地,烈日下抢接线路。
场地清理、站点标准化建设、无人机起降点规划——这些千头万绪的难题,在党员们“啃硬骨头”的劲头之下,短短15天就被逐一化解。
“镇有指挥中心、村有接收站点”的物流骨架成功建起,这条“云上桥”的最后一百米,终于被坚韧的红色脚步贯通。
“红色管家”啃下硬骨头
站点落成,考验才真正开始。
每个村级点都活跃着一位党员“飞行管家”,他们并非安坐办公室,而是在乡间路上奔走,在快递收货点忙碌——从审批盖章到机器“闹脾气”,事无巨细都要管,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护航员”。
全镇党员60多人次深入村屯,精准“灭火”27个场地与系统操作难题。
镇党委深知,仅靠党员单打独斗难以持续。一个“党组织+运营企业+合作单位”的创新联建平台应运而生。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驮卢分公司等企业和单位被镇党委巧妙拧成一股绳。
镇里一次次由党员牵头召开的联建会上,空域协调、技术适配、飞行半径不足等6大难题,在集体的“红色智慧”碰撞中被合力攻克。
“红色翅膀”扇旺乡村火苗
最初,管理员们对着闪烁的屏幕手足无措。“那会儿连点个APP都手抖,生怕操作出错。”灶瓦村党员甘子逢说。
面对技术鸿沟,镇党委联合中航运营团队,将16场“理论+实操”的沉浸式培训直接搬到了村屯站点。“手把手”指导、“面对面”练习,管理员们很快操作得又快又准。
昔日朴素的16个快递站点,如今成了土特产“展销厅”,网红主播在货架旁支起手机热情推介:“朋友们看,这可是无人机送来的新鲜货!”
当无人机轻盈掠过驮卢镇连绵的甘蔗林与错落的农家小院,它们不仅载着包裹,更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全新梦想。(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