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 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提示: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十周年总结大会暨第20-23期结业仪式近日在广西大学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巡视员黄庭军、广西大学副校长于文进参加活动。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4日电 (李宛婷 高融睿)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十周年总结大会暨第20-23期结业仪式近日在广西大学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巡视员黄庭军、广西大学副校长于文进参加活动。
2015年,为深入贯彻国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战略,广西启动实施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黄庭军表示,十年来,项目始终紧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高校支撑、市场驱动”的培育新格局,累计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2931名。这批高素质农民已成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于文进介绍,广西大学依托多学科优势,构建精准对接产业的课程体系,创新“理论学习+实践孵化”模式,完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从政策解读、种养技术,到智慧农业、品牌营销,课程持续迭代,让学员始终站在农业发展前沿。”
“广西大学服务青年农场主产业发展论坛”进一步将活动推向深入,来自广西大学定点帮扶8个村的第一书记、致富能人与农场主学员代表齐聚一堂,座谈交流,共谋产业发展。
来自那坡县、宁明县帮扶点的驻村第一书记唐印浒、韦宏阳、莫秀德等人,阐述了所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具体需求。从事八角加工的李文墨、农产品加工的梅永应、桑蚕养殖的吴春梅等人,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分享了资源优势与合作意向。活动中,梁湘、蔡中全、张平刚等八位专家受聘为科技帮扶特派员,标志着校地合作向长效化、制度化转变。
据悉,上述项目经过十年深耕,成功推动“青春归乡”,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促进农耕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乡风建设。
广西大学表示,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聚焦产业升级与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西大路径”。(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