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医生用这一技术不光切除病灶 还能防复发
摘要提示: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完成的一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实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灶切除+破口修复”的一体化治疗,可预防病症的再次复发,给那些被腰椎间盘突出症折磨的朋友带来了福音。
“工作不突出,腰椎间盘倒先突出了……”这句扎心的调侃成了不少中青年人的真实写照。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完成的一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实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灶切除+破口修复”的一体化治疗,可预防病症的再次复发,给那些被腰椎间盘突出症折磨的朋友带来了福音。
患者严女士(化名)被腰疼伴左下肢放射痛折磨多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尝试多种保守治疗无效后,她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求医。经过相关检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韦建勋发现,严女士得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腰椎间盘髓核已经脱出,死死压迫着神经根,必须进行手术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脊柱疾病,是腰腿疼的常见病因,长期伏案工作者、司机、体力劳动者等为高发人群。腰椎间盘突出指腰椎间盘部分组织局部性移位超过椎间盘的正常边缘,突出的组织可以是软骨终板、纤维环、髓核,或是它们的任意组合。当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导致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无力、麻木、疼痛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过去的手术只能把漏出来的‘果冻’清走,却没法补好‘外套’的破口。”韦建勋指出。而椎间盘里的髓核就像果冻,外面包着的纤维环就是装果冻的“弹性外套”。如果一旦“外套”破了,“果冻”漏出来就会压迫到神经。
上述只切除不修复的方式,使得术后髓核再次突出的风险较高,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面临二次手术。面对这一临床痛点,纤维环缝合技术应运而生。
这项新技术通过特殊的锚定与缝合设计,医生能在微创手术视野下,将破损的纤维环边缘精准对合并牢固缝合,最大程度恢复纤维环的完整性和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然而,麻烦的是,造成严女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纤维环破口位置比较特殊。该破口处一边是柔软的纤维环,一边是坚硬的骨头。而纤维环缝合针仅能刺穿软组织,却无法刺入坚硬的骨头完成缝合固定。针对严女士的特殊病情,韦建勋团队查阅了大量国内学术资料,最终决定采用近终板纤维环缝合技术进行手术。
术中,医生通过微创手术精准摘除严女士突出的髓核,解除了其对神经的压迫,而接下来就到了给破损的纤维环缝上“补丁”的关键环节。为了解决纤维环缝合针无法刺入坚硬骨头的难题,医生用器械在严女士纤维环破口处的骨头一侧开出通道,再将缝合针经骨道刺入,最终顺利穿过骨头后,完成缝合铆定。
整个手术仅用了48分钟,术中出血量只有5毫升。术后,严女士疼痛消失,复查磁共振显示,纤维环的 “补丁” 塑形完好。术后第二天,严女士即可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下地行走,没过几天就顺利出院。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纤维环缝合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创新方向。它不仅保留了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更通过修复纤维环这一根本病灶,带来了多重益处:降低了术后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风险;减少了因纤维环破损引发的椎间隙高度丢失、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问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此次近终板纤维环缝合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微创技术实现了新突破。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还将持续探索近终板纤维环缝合技术与3D打印、人工智能导航等前沿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度,让更多腰椎疾病患者重获健康生活。(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李春杏 蓝小雯 李柱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