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间的净心铸魂
摘要提示:戒毒所强化责任担当,以精准施策破解矫治难题,用温情信任融化心灵坚冰,靠社会协同织密禁毒防线,走出降复吸与防初吸并重之路,既让迷途者校正人生航向,又守护群众远离毒害,在桂林山水间谱写着禁毒为民的乐章。
“多少次唤醒才能让他迷途转方向,多少次勉励才能让她扬帆再启航……”近日,《金鸡向阳》的旋律如每天冉冉升起的朝阳在广西桂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称“戒毒所”)悠扬响起,歌声饱含戒毒民警的执着坚守和戒毒学员重生的坚定步履。
面对毒品的致命诱惑与“戒—吸—戒”的循环困局,戒毒所强化责任担当,以精准施策破解矫治难题,用温情信任融化心灵坚冰,靠社会协同织密禁毒防线,走出降复吸与防初吸并重之路,既让迷途者校正人生航向,又守护群众远离毒害,在桂林山水间谱写着禁毒为民的乐章。
分级矫治破“复吸”迷局
“戒毒如治病,找不准病灶,再好的药方也难见效。”该所所长张文道出了戒毒工作的关键。
每位学员的吸毒原因、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一刀切”模式在实践中不可行。戒毒所探索出“三步走”精准矫治法,为学员量身定制“戒毒药方”。
第一步望闻问切,摸清“病因”。学员入所后,民警第一时间开展“一对一”摸底,梳理其吸毒历史、复吸诱因、家庭关系、社会经历等。据此制定的每一份“个人矫治档案”,都清晰标注学员的“症结”,以便后续精准矫治。
第二步分级归类,精准定向。戒毒所推出分级管理机制,高风险为复吸次数多、家庭支持薄弱、戒毒意愿摇摆者;中风险为初次强戒、对未来仍感迷茫、认知有偏差者;低风险为家庭支持大、戒毒意愿坚定、自我约束力强者。不同分级有不同管教策略与矫治重点,让每份努力都精准落到关键处。
第三步因材施教,对症开方。针对不同分级学员,民警从法治意识、亲情意识等多维度发力,让矫治因人而异、直击人心。杨某事业受挫,为解压而染上毒品。针对其学历高、认知力强,民警将矫治重点放在强化荣辱意识上,让他观看《长津湖》等影片,参与“国家荣誉与个人责任”主题辩论。他忏悔道:“以前认为吸毒与他人无关,看到战士们为国家献身的壮举,才明白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相连,吸毒毁自己、害家庭,也危害社会!”言语间满是愧疚与醒悟。
2024年以来,戒毒所精心打造陈继文文化戒毒工作室,提炼文化戒毒1286工作法,将书画、诗词创作等融入矫治,让笔墨丹青成为心灵良药。在技能培训室,学员小王专注地勾勒桂林山水,他说:“以前总想着吸毒的短暂快感,浑浑噩噩。练字绘画才知道静心做事最充实,也才明白生活本来的滋味。”
为帮助学员出所后站稳脚跟、远离毒圈,戒毒所与多家学校合作开设职业画师培训班,让学员掌握素描、水彩、国画等技能,更在创作中重拾信心。“以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后可以靠画画谋生,再也不碰毒品。”学员李某说。
尊重信任唤“新生”希望
王某入所时,因妻子提出离婚而心灰意冷,抗拒管教。该所政委付正华与其妻沟通,详细讲述王某的努力转变,耐心劝她给丈夫一次机会,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被打动了,主动撤销了离婚诉求。王某说:“是戒毒所挽救了我的家庭。”
“学员入所时都上了心锁,对未来失望,对民警抵触,觉得全世界都歧视自己。”管教民警陈继文深知,毒瘾难戒,心瘾更难除,心理隔阂与情感缺失往往是导致吸毒的隐形杀手。
心锁用温情打开,新生靠信任守护。戒毒所坚持用尊重与信任打开心锁,用温情与关爱驱散阴霾,帮助学员坚定戒毒决心,自信拥抱未来,让向阳而生的希望悄然绽放。
“我们要帮他们既戒身瘾,更戒心瘾,无毒一身轻,带着希望走向社会。”张文说,为了巩固戒毒成果,戒毒所建立出所回访长效机制,对出所学员随访跟帮。近3年来,民警回访400多人次,帮助解决就业、心理等难题150多件。曾有千万身家的蒋某出所后在民警帮助下重新创业,把建材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他多次回所给学员现身说法:“吸毒让我从云端跌到谷底,是民警帮助我站起来。只要有决心、肯坚持,就没有戒不掉的毒,也没有过不了的坎。”
普法宣传守“无毒”家园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戒毒所开放日格外热闹。学员与民警同台献艺,原创歌曲《为爱重生》唱出挣脱毒瘾的决心,情景表演《迷途返航》再现学员重获新生的历程,一个个节目让现场观众深受震撼。在技能培训室,学员的书画作品挂满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格外醒目;在电教室,VR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毒品危害。“毒品猛于虎,一沾毒成千古恨,一定要远离毒品!”市民刘女士参观后感慨道。
墙内解瘾困,墙外筑防线。“禁毒不是一家之事,也不仅是墙内的事。让更多人识毒防毒拒毒,才能从源头减少吸毒,让社会更安宁。”基于此,戒毒所主动延伸职能,打破高墙界限,将墙内矫治与墙外防范相结合,以普法宣传为桥,以全民参与为基,凝聚力量织牢全社会防毒拒毒的严密网络。
桂林市第二十中学师生走进戒毒所,开展“拒绝毒品、青春无悔”主题教育。在电教室,民警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播放禁毒视频,向学生们普及禁毒法、戒毒条例。“原来吸毒真会毁人一辈子,我们一定要坚决对毒品说‘不’。”学生小李在“拒绝毒品”签名簿上郑重地写下名字。
除“请进来”开展体验式宣传,戒毒所还主动“走出去”,将禁毒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不久前,民警走进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为学生带去生动的禁毒专题普法课。他们展示“奶茶粉”“跳跳糖”等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并结合案例讲解毒品对身心、家庭的危害,通过禁毒知识问答与学生互动。学生们受益匪浅,“我们知道了新型毒品的‘花招’,也学会很多防范方法”。
戒毒所依托禁毒宣传教育基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联合多警种开展一站式普法教育,收到众多群众、学生的普法心得。张文说:“希望这些举措能让禁毒意识深入人心,让‘远离毒品’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曹长青 吴敏 熊昌志)
来源:桂林政法微信公众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