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非遗传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子让壮锦焕发新彩
摘要提示:当古老纹样融入现代生活,当传统壮锦实现“七十二变”,一场由青年主导的非遗传承实践正生动上演。近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纬木语”壮锦实践团踏上壮锦传承之路,让被誉为壮族文化“活化石”的壮锦在新时代绽放别样光彩。
当古老纹样融入现代生活,当传统壮锦实现“七十二变”,一场由青年主导的非遗传承实践正生动上演。近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纬木语”壮锦实践团踏上壮锦传承之路,让被誉为壮族文化“活化石”的壮锦在新时代绽放别样光彩。
为探寻壮锦技艺的根脉,实践团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深入学习。在博物馆,丰富多样的壮锦文创产品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壮锦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在百益上河城,专业讲解老师详细介绍了壮锦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的事迹,成员们就壮锦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访谈;而在谭湘光大师工作室,成员们近距离观摩大师创作,欣赏其原创的众多壮锦作品,聆听关于壮锦纹样寓意、制作工艺的讲解。
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积极投身壮锦产品的创作设计,丰富壮锦新应用。成员从市场调研确定受众需求,到提取壮锦核心纹样进行简化设计,再结合实用场景选择载体,从小巧精致的饰品和文创入手展开创作。目前,团队已有25件产品正在进行产品登记,5项外观专利处于申请阶段。
7月中旬,团队成员奔赴凭祥市柳班村、竹山村,将壮锦课堂开设到边关村屯。在柳班村,实践团通过展示壮锦布料、产品实物、讲解纹样故事等方式,向村民和儿童普及壮锦历史。团队精心设计了手工制作体验环节,指导孩子们完成壮锦三角粽、壮锦故事冰箱贴等作品。大家在互动中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感受壮锦文化的魅力,并一起展示了制作成果。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纬木语”壮锦实践团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壮锦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让壮锦这一古老文化瑰宝在青春力量的赋能下持续焕发新活力。(韦净 廖婉君)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