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司法改革“硬举措”提升营商“软环境”
摘要提示:近年来,桂林市法院以“暖企护企、提质增效”为核心理念,通过司法改革“硬举措”提升营商“软环境”,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办理商事案件指标整体趋优,位列广西中上游。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6日电(欧惠兰 何茜)7月25日,广西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该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桂林市法院以“暖企护企、提质增效”为核心理念,通过司法改革“硬举措”提升营商“软环境”,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办理商事案件指标整体趋优,位列广西中上游。其中,2023年,桂林中院与该市工商联合作报送的案例,获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先进典型示范案例”并入选全国工商联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审理的桂林某软件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近年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公正司法筑牢营商根基,将“公正审理”作为涉企案件办理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效果为要,全面覆盖合同纠纷、股权争议、破产清算等各类涉企案件,在定分止争中平衡好权益保护和企业生存发展需求。
2023年至今,桂林市法院共审(执)结涉企案件130382件,全年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缩短至65天。共办结56件破产案件,其中包括一批立案逾2年以上的破产案件,化解债务110.75亿元,处理企业资产64.35亿元,维护了6445个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桂林市法院借助智慧法院赋能,依托全流程在线诉讼平台,实现立案、调解、庭审“一网通办”,对暂时经营困难企业采用“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举措,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冲击。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已帮助45个企业置换保全财产,在保护申请方利益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对被保全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发展阻力。
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持续与该市工商联保持常态化联络,共同开展走访调研企业、组织召开座谈交流、举办法治讲座、邀请企业家旁听案件庭审等活动。通过“法院+工商联+协会”三方协同的模式,整合司法资源与商协会力量,共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574次,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799个。
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宿健慧表示,下一步,桂林法院将认真贯彻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提升审判队伍能力,完善司法服务体系,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构建亲清法企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