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警察蓝”守护“非遗美” 绘就边陲民族团结新画卷
摘要提示:(黄日深)在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天等县,左江河畔孕育了如珍珠般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等县公安局深谙“平安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将智慧警务的触角精准延伸至这条文化脉搏跳动最活跃的街区。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8日电 (黄日深)在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天等县,左江河畔孕育了如珍珠般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天等县公安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将“民族团结 警民共创”目标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以现代警务智慧守护千年非遗的创新之路。
天等县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引擎,推动警务模式向现代化、智慧化转型。坐落在莫河畔天椒广场非遗特色街旁的非遗警务站,是守护非遗的“前沿哨所”。这里实行“屯警街面、警务前移、扁平指挥、快速反应”的勤务模式,集咨询、宣传、调解、服务、接处警于一体,将巡防力量最大限度推向街头,推动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非遗警务站已为群众排忧解难351件,收获锦旗15面、感谢信10封,“民警就在身边”的安全感触手可及。
天等县非遗特色街,聚集着100余家店铺,是游客体验非遗、带火消费的重要窗口。天等县公安局深谙“平安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将智慧警务的触角精准延伸至这条文化脉搏跳动最活跃的街区。
“我手机里有4个警务微信群,群成员就有160多人,他们之中有社区干部、网格员、商户、摊主等人,一旦发现警情和纠纷,他们会随时发到群里,我们第一时间进行联动处置。”特巡警大队大队长王扬俊介绍。
为护航非遗特色街,非遗警务站坚持以专带群,推行“警商联防共治”工作模式,组建“非遗志愿者”联防队,今年以来,共联动化解纠纷12起,非遗特色街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2%。
安全、有序、高效的消费环境,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和满意度,带旺了街区人气和消费,让承载非遗的店铺真正成为“旺铺”,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哎嘿~阿叔阿婶莫要信,骗子等你掏口袋,嘞......”围绕山歌这一具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天等县公安局深挖地域文化资源,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优化曲调,组织编写法治山歌,将反诈、禁毒、交通安全知识改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歌词,并从非遗文艺团挑选人员组成一支“山歌传唱队”,平日里活跃在村(社区)和文化广场中,通过小型法治山歌会开展普法。
“山歌传唱队”站在“壮族霜降节”的舞台上,将“移动普法课堂”升级为“沉浸式法治剧场”,让壮族同胞及各地游客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天等公安以“科技蓝”铸就守护非遗的智慧盾牌,用“法治红”浇灌民族团结的常青之树。(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