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邕城:130吨塑膜的“归途”与新生
摘要提示:邕江畔,一场“塑膜回家绿色低碳”公益活动正在上演:南宁烟草员工与零售客户志愿者手持夹子、垃圾袋等工具,沿河岸仔细清理塑料瓶、纸屑等垃圾,用行动守护江水清澈。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2日电(覃志刚)邕江畔,一场“塑膜回家绿色低碳”公益活动正在上演:南宁烟草员工与零售客户志愿者手持夹子、垃圾袋等工具,沿河岸仔细清理塑料瓶、纸屑等垃圾,用行动守护江水清澈。
“以前路过江边常看到散落的垃圾,现在能亲手清理,还能向路人宣传环保,为守护邕江出份力,特别有意义。”零售客户徐常合一边将垃圾归类入袋一边说道。“十四五”期间,南宁烟草直面绿色转型痛点,以创新实践破解物流环保难题,用责任担当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画卷。
破局“白色污染”
“塑膜发出去容易,收回来难!”这是绿色物流推进初期最突出的困境。此前,全市3.5万余家零售户拆解卷烟后,塑膜多随意丢弃,既造成污染,也浪费资源,初期回收率仅66%。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宁烟草创新推行塑膜回收“加减乘除法”,组建由客户经理、送货员组成的“宣讲团”,通过实地指导、微视频宣传等方式普及环保理念。
科园大道安卡利多便利店老板李巧巧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一开始觉得收塑膜麻烦,直到看到宣传里说这些塑膜会污染土壤水源,才明白这事的重要性。”如今,她不仅自己将塑膜分类叠放存入环保袋,还会主动指导店员参与回收。
针对回收流程繁琐问题,南宁烟草配套发放随车回收袋等工具,建立“记张数”交接标准,让回收环节高效便捷。金川便利店零售户吕永玲感慨:“现在参与塑膜回收已成习惯,能为环保出力很自豪”。

图为零售客户积极参加塑膜回收。 滕定生 摄
持续攻坚下,成效显著:2024年累计回收塑膜130吨,客户参与率达97%,回收率跃升至95%,2025年回收率更是达到了110%,远超预期目标。这些回收的塑膜经专业处理后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大量白色污染,为南宁“无废城市”建设注入动能。
攻坚“碳排放”
燃油车尾气排放、配送线路不合理,是物流领域碳排放的主要痛点。
南宁烟草对症下药,打出“车辆升级+线路优化+末端延伸”组合拳,推动运输环节绿色转型。针对传统燃油车污染大、能耗高的问题,批量投用36辆新能源物流车,配套建设多个园区充电桩,形成“绿色运输+便捷补能”网络,燃油车占比下降30%,单次配送碳排放较传统燃油车降低约4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千吨。
“以前开燃油车,跑一趟城郊下来油耗要几十升,尾气味道也大,现在换了新能源车,不仅成本省了一半,行驶起来安静又环保,心里也踏实。”送货员周师傅驾驶着新能源货车穿梭在城乡配送线路上,车辆平稳运行的背后,是智能系统的强力支撑。
面对市区线路拥堵、空驶里程长的难题,南宁烟草借助智能配送管理系统,运用多种算法构建优化模型,通过可视化技术动态调整配送线路,成功减少冗余线路5条、精简车组1个,在缩短配送时效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能耗。针对偏远乡村零售户塑膜回收不便、环保理念薄弱的问题,送货员在配送途中同步开展“上门回收+环保宣讲”服务,既打通了绿色回收的“最后一公里”,也让低碳理念深入乡村末梢。
践行“社会责任”
绿色转型既要算好“环保账”,更要算好“民生账”。
南宁烟草在推进绿色物流过程中,始终坚持“环保与服务并重、转型与民生同行”,让绿色成果惠及零售户、消费者和社会大众。针对电子配送单初期操作繁琐、年长零售户核对不便的问题,技术团队反复优化卷烟标签信息,将配送核心数据以大号字体、清晰排版呈现,既保留无纸化办公的环保优势,又简化了核对流程,年减少用纸825箱,客户交接效率提升40%,获得零售户广泛好评。

图为南宁烟草积极参加清理河道。滕定生 摄
这份绿色坚守已延伸至社会公益:依托“无废城市”公益活动,南宁烟草联合生态环境局、河长制办公室等单位,开展护江、净塑、巡河、清淤等活动,将绿色公益融入企业责任,推动绿色理念走出物流园区、走进社会大众。
“以前只在店里回收塑膜,现在跟着志愿者队伍一起清理江滩垃圾,看着水更清、岸更绿,才明白环保是每个人的事。”零售户徐常合的话,道出了参与者共同的心声。
从塑膜回收、新能源运输到公益实践,南宁烟草以绿色转型实现物流效率与环保效益双赢,构建起“企业主导、客户参与、社会受益”的绿色生态。这场始于物流的绿色变革,成为南宁烟草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样本。(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