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风雨同舟 共筑防线——百色工投集团驻村工作队抗洪救灾

2025-10-30 16:32:34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与风雨搏击的生命财产保卫战,百色工投集团全体驻村工作队深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近期“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轮台风连续叠加影响,百色靖西市多地河水暴涨、道路中断、村庄被淹。百色工投集团帮扶联系的靖西市安德镇多个村屯因地形低洼、雨水排泄不畅、地下水上涨等因素导致内涝,部分道路和民房被淹,群众生产生活受困。

  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与风雨搏击的生命财产保卫战,百色工投集团全体驻村工作队深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乐村第一书记杨必峰与群众抢收稻谷。

  “人在,粮食就在!”——泥泞中的铮铮誓言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靖西市安德镇大乐村早已褪去一个月前的洪涝阴霾,糯米饭的清香热气腾腾地弥漫在村子里。

  9月底,受台风天气接连肆虐,即将成熟的金色稻浪在洪水中挣扎摇晃,眼看就要被吞没。就在大家慌了神的时候,百色工投集团驻大乐村第一书记杨必峰卷着裤腿站了出来,他挥舞着镰刀高声喊:“别怕,人在,粮食就在!党员跟我上!”

  话音未落,他第一个跳进齐膝深的泥水里,弯腰抢收稻谷。身后的村民们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跟着冲进农田。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日夜奋战,终于抢收回200多亩稻谷。

三东村第一书记黄权响带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群众,用双手筑起“连心桥”。

  “必须把桥架起来!”——风雨中的红色通道

  走进三东村,一条红色的长板桥格外醒目。这是第一书记黄权响带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群众用双手筑起的“连心桥”。

  受台风过境强降雨影响,三东村遭遇严重内涝,主要进村道路更是被洪水淹没,村民出行难、学生上学难、物资运输难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必须马上搭起通村桥!”黄权响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协调筹集木板等应急物资。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他带领4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沉重的木板在湿滑的手中传递。

  经过一天连续不断的奋战,一条长350米、宽0.9米的“红板桥”终于横跨在浑浊的洪水上,像一条红色的纽带。当孩子们背着书包稳稳地走在桥上,当患病的老人被安全送出,当救援物资顺利运送进村里,村民们激动地说:“这桥不仅连通了路,更连通了我们和书记的心!”

三鲁村第一书记沈开兵组建汽艇护学队,保证受灾学生正常上课。

  “一个都不能少!”——激流中的护学使命

  强降雨导致三鲁村部分村屯内涝严重,学生返校的必经之路被齐腰深的积水阻断。“大雨不停,难道孩子们就不上学了?”看着焦急的家长和孩子,驻村第一书记沈开兵心如刀绞。“组建汽艇护学队!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没有丝毫犹豫,驻村工作队迅速调配皮划艇。每天清晨,天色还未亮透,雨丝仍在飘洒,队员们就已穿着救生衣出现在积水最严重的路段。浑浊的积水中漂浮着杂物,水下的坑洼暗藏危险,他们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们坐上汽艇,发动引擎缓缓前行。

  在积水中艰难前行的工作队员,成了风雨中最美的“摆渡人”。连续七天,他们用坚实的臂膀,为孩子们架起了一条特殊的上学路。

三西村第一书记潘基瑞带领党员群众开挖排水沟。

  “地不能荒,心不能垮!”——灾后重建的坚定信念

  三西村是百色工投集团各帮扶联系村里产业最兴旺红火的自然村,2024年,该村获评为百色市生态宜居红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万元,同比2023年几乎翻了一番。

  即将丰收的村民们心情喜悦,可谁也没想到,持续的台风裹挟着暴雨侵袭,让三西村80余亩稻谷农作物被洪水浸泡,刚燃起的增收希望眼看就要被雨水浇灭。

  驻村第一书记潘基瑞与村“两委”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在村部紧急部署,迅速组织30多名群众采取自排措施开挖排水沟。随着一条排水沟逐渐成形,田间的积水慢慢退去,他又马不停蹄组织群众积极抢收减少损失。如今,三西村的田间地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乡亲们忙着补种新的作物,村级道路也已畅通无阻。

  灾害发生以来,百色工投集团密切关注灾情,第一时间联系各驻村工作队统计受灾情况,分管领导深入受灾现场指导灾后恢复工作。下一步,该集团将继续督促各村工作队坚守岗位,与受灾群众同心同德、协同发力,积极助力各联系村完成灾后重建,努力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美好家园。(农飘 王乾宇)

【编辑:冯抒敏】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