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升级” 藤县农业产业集群崛起

2025-11-10 16:56:06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金秋的广西梧州市藤县,铺展出一幅幅丰收长卷。稻田里金色稻浪在翻滚,果园中硕果满枝头,圈舍里猪肥牛壮鸡鸭成群,特色种植基地里,有机蔬菜和中药材长势喜人……目不暇接的丰收场景,是藤县农业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的缩影。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0日电 (黄麟)金秋的广西梧州市藤县,铺展出一幅幅丰收长卷。稻田里金色稻浪在翻滚,果园中硕果满枝头,圈舍里猪肥牛壮鸡鸭成群,特色种植基地里,有机蔬菜和中药材长势喜人……目不暇接的丰收场景,是藤县农业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的缩影。

  近年来,藤县立足西江沃土优势,以科技为翼、以产业为基,推动种植业、养殖业与特色产业协同升级,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2023年藤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742元,增长7.4%,增速高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80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91.96亿元,同比增长5.5%;2025年1-3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07亿元,同比增长4.2%。2025年度全县投入衔接资金共34748万元,共实施农业项目637个,开工项目618个,开工率97.02%,农业产业集群的新赛道越走越宽,后劲十足。

  科技赋能种植业,红遍山原绿满川

  藤县种植业实现了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产业园的蜕变,特色作物遍乡野,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从“丰收”到“优收”的飞跃篇章。自2019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48万亩,实现“粮田”变“良田”的蝶变。2024年晚稻种植面积超27万亩,产量突破13万吨,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率大幅提升,无人机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广泛应用,濛江镇等产区实现亩产千斤以上的稳定收益。

  在传统作物升级的同时,新兴作物赛道持续拓宽:和平镇作为“中国葛根之乡”,建成全国最大无渣粉葛种植基地;韭黄种植突破3000亩,孵化13家种植主体,惠及4000多户农户,亩均年利润达1万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热门农产品。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1万亩,产量171.08万吨,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建成9个设施蔬菜基地、47个连片百亩设施水果基地,水肥一体化、测土施肥等新技术让传统种植业告别了“靠天吃饭”。

  西江润沃土,科技赋新能。藤县八角飘香粉葛白,大棚果蔬四季青,标准化基地优质稻穗压弯枝头,中药材、特色水果等种植产业多点开花。从种质改良到精准管护,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链延伸,种植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结出了丰饶果实。

  全县现有八角林面积约40万亩。2023年是“丰产年”,鲜果产量约120万吨,产值超200亿元。2006年藤县被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称号。通过与自治区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实施八角低产改造,经过低产改造后,每亩八角产量从300公斤增至1450多公斤,增幅近5倍。

  2024年全县葛根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产量达18万吨,产值超12亿元,约占全国粉葛种植面积1/6。和平镇不仅是全国最大粉葛种植基地,更成为全国最大葛苗培育供应基地,常年培育葛苗8000万株以上,年供应区内外种苗5000多万株,实现“一株苗富一方人”。

  2024年,藤县生态茶园面积5万多亩,建成千亩以上茶园6个,茶叶品种以六堡茶群体种、云南大叶种为主,茶园投产面积1.29万多亩,茶叶干茶产量1884.58吨,产值12994万元。

  生态转型养殖业,规模升级促增收

  藤县养殖业彻底摆脱“小散弱”格局,迈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新阶段。依托西江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构建起生态养殖、标准化圈舍养殖多元格局,形成生猪、家禽、肉牛、特色水产等优势品类。养殖模式不断创新,既保障畜禽产品品质,又守护生态底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全面推广智能温控、自动饲喂、疫病精准防控技术,让养殖过程更科学、风险更低。从“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模式,到如今规模化猪场、生态禽舍、肉牛养殖基地遍布乡野,出栏畜禽膘肥体壮,特色水产品远销区内外,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为县域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2024年,生猪、肉鸭养殖龙头企业进入藤县推行“公司+农户”代养发展模式,推动藤县畜牧业生产。全年生猪出栏49.5298万头,同比增长3.39%。牛存栏1.4657万头,羊存栏0.3324万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3607万吨,同比增长0.67%。

  藤县齐心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在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大家鱼良种场的基础上,2024年向农业农村部申请水产苗种增殖放流供应单位获得通过。2024年,藤县水产品产量2.833万吨,渔业产值10.686亿元。

  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布局养殖区域、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强化环保技术赋能与监管护航,既能破解养殖污染难题、守护绿水青山,又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养殖增效、环境增绿、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4年,藤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有效推动县内的畜牧养殖业生态化高质量发展。

  品牌引领树特色,全链延伸强根基

  咬定产业不放松,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任务,聚焦“抓特色、引龙头、强产业、促销售”四大目标,举全县之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品牌培育为核心,推动特色产业延链强链,形成“一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赋能”的发展格局。

  目前,221家企业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26个。2023年,10家企业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新增18个“三品一标”产品、3个广西农业品牌、36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藤县粉葛有“南方人参”之称,202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藤县粉葛”获列入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在2025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该年度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中,藤县粉葛成功入选,是中药材类别的唯一入选农业品牌。

  1999年,藤县古龙镇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龙淳”牌大红八角商标,2001年“龙淳”牌八角在中国名特优林产品展销会上荣获“优质产品”称号,古龙镇2005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2006年藤县被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称号。藤县古龙大红八角产业核心示范区于2019年通过了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认定。2023年“藤县八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

  2023年,藤县中恒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区获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称号。2024年,藤县种植中草药面积达82.2万亩,开辟特色种植新赛道。目前藤县中药材年产量20.45万吨,产值36.03亿元。

  太平米饼是藤县的美食品牌。作为太平镇主导产业,年产量可达6000多万只,产值达7500多万元。获得了“广西名优农产品”“广西地方名品”等称号。2021年,太平米饼制作工艺入选广西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直接、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超3.2个亿。

  成立藤县村投四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不断深化产业融合,以“藤村投”为载体,整合全县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商城+线下特色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今年通过以奖代补、衔接资金投入等方式,发放奖补资金4567万元,惠及2万户农户,推动农村产业道路、农田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升级,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完)

【编辑:杨陈】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